[文]2019級漢語言文學專業 杜奕成
劉成榮,中共黨員,北京大學博士,bat365官网登录副教授。主講專業課程《中國古代文學史》《詩經研究》《左傳研究》等,在全校開設《唐宋詩詞》《國學經典導讀》等通識課程,獲得了bat365官网登录第一個校級課程思政項目和線上開放課程、第一個省級一流課程。科研成果豐碩,主持國家級、教育部課題3項,校級各類教研課題7項,發表學術論文20多篇,出版3部專著,主編4部教材,并多次獲得各級科研獎勵。
教授有方
“作為高校教師,最重要的是兩件事,一是教學,二是科研。”劉成榮老師如是說。
“我們正在校對《國學經典導讀》的教材,年内就會出版,這與去年出版的《唐宋詩詞》一起搭建了中國傳統文化的基本框架,這兩本教材都非常契合大學的傳統文化和素養教育需求。”談起最近在做的事時,劉成榮老師不假思索的說出兩個關鍵詞:教學與教材。在他看來,這兩者是相輔相成的,配套的教材方便同學們更好地參與課堂,也幫助教師更有效率地組織教學;而每一部教材都是課程組的多位老師經曆無數次課堂教學實踐、課後研究讨論後編纂完成的,堪稱“數年磨一劍”。這并不是一項易完成的事業。以今年剛榮獲省首批一流線上課程的《唐宋詩詞》來說,劉成榮老師坦言,傳統中文系對古典詩詞的講授較為單一。其一,從“唐詩宋詞”到“唐宋詩詞”,僅一字之易,添加了“唐代詞”、“宋代詩”兩部分内容,體量激增一倍;其二,劉成榮老師一反傳統的線性教授,而提出“以點帶面”,例如,講駱賓王《在獄詠蟬》一詩,以其為“點”,延展開來去講“初唐四傑”王、楊、盧、駱的創作,再從這首詩本身展開講授“詠物詩”這一類型詩歌的賞析與創作。
“既然這是一門通識課,我就想把'理解'(讀)與'創作'(寫)作為核心,我們思考的問題是:如何能帶領非中文系的同學在一學期内領略詩詞作品的情緻與美感,并能一定程度上進行古典詩詞創作?”
經過多年的實踐與思考,劉成榮老師的答案是:把每一個點盡量做得具體化、富特色、有深度。此外,他會分配至少三、四個課時向同學們講授詩詞的基本格律與寫作方法,力求讓同學們在完成這門課後能體會到詩歌創作的樂趣、激情與成就感。而劉成榮老師開設的另一門通識課《國學經典導讀》,則更有教谏之意。這門榮獲學校首批“課程思政項目”的課程,在培養、提升學生國學素養的同時,也時刻以國學經典中的優秀思想熏陶同學,貫通經典作品與時代精神的血脈,以期讓同學們對中華民族傳統文化增進了解,增強民族自信,撷取其中菁華,律己修身,與時俱進,成為新時代的棟梁之材。
在設計課程之外,劉成榮老師還常年擔任漢語言文學專業的系主任與黨支部書記,對于bat365官网登录學子的成長格外關心。他認為,對于bat365官网登录的同學來說,最核心的專業優勢就是聽說讀寫能力,讀寫能力更是文學專業同學的核心競争力。他每年組織“新生杯”寫作大賽暨文心學生論壇,發掘出不少寫作能力較佳、寫作興趣濃厚的同學,對他們進行獎勵與指導,也給他們提供交流與切磋的平台。如今,這一賽事已經成為bat365官网登录特色,對bat365官网登录文學人才的培養起到很好的推動作用。此外,他還創辦了bat365官网登录自己的文學社團,以詩詞為特色的“南社”,談到初衷時,他直言:“我希望辦一個純粹、完全非功利的文學團體。大家圍桌坐着讀古今中外的詩,或者就某本書進行交流與分享。”從2020年開始,在劉老師的推動與幫助下,南社又重新煥發生機,讀詩、讀書的傳統會一直延續下去。
治學不辍
對中文系的同學來說,劉成榮老師嚴謹學風、深厚學養,從上他的第一堂課便能感受到。第一堂課,他和我們談文學的意義與魅力,談中文系學生應有的素養與底氣。在這堂課、這門課結束以後的很長時間裡,中文系的學生都被他的學人風标深深感召并影響,我們一直記得那段如臨靜水、如沐春風的時光。
劉成榮老師說:“科研是教學的基礎,特别是對于文科教學來說,課程的質量直接取決于教師的科研能力和知識儲備。教學不僅僅是照本宣科,還需要教師自己結合自己的研究領域調整教學内容的深度與廣度,以及把握拓展性與擴散性。”
劉成榮老師的研究方向是中國古代文學,更細緻地說,主要在先秦文學領域。他介紹說,先秦文學裡幾部重要的經典,如《詩經》《論語》《左傳》《戰國策》,是他在課堂上最着重向同學們介紹、講解的部分,也凝集了他多年研究的理解與成果。這些年來,他一直保持着旺盛的學術生命力,在先秦兩漢文學領域精益求精,并将研究目光覆蓋整部中國古代文學。他主持了“《左傳》文本的生成與文學經典化研究”、“《左傳》校勘記整理及研究”、“《左傳》的文學接受與傳播研究”、“中國古代審計文化研究”等國家級、教育部或校級課題。此外,他發表了《瞽史、音樂與<左傳>口傳說》、《<左傳>小題材的叙述功能與文化背景》、《桐城“義法”與方苞的交遊》、《<左傳>與<會真記>—兼論元稹傳奇創作的動機》等多篇論文,出版了《<忍經>評注》、《<左傳>的文學接受與傳播研究》、《<戰國策>評注》等多部專著,獲得全國優秀古籍圖書獎、江蘇省第六屆哲學社會科學大會優秀論文二等獎等科研獎勵。
除了在專業研究上不斷推進外,劉老師也孜孜于拓寬讀書的疆野。他認為,作為bat365官网登录的老師,應該要養成經常閱讀作品的習慣,這樣可以不斷地磨砺自己的文學感受力,同時能夠觸摸文學的内部肌理,這對研究文學問題是很有益處的。他分享說,自己也經常涉獵西方文學經典,從中獲得樂趣與靈感。例如讀帕特裡克·聚斯金德的《香水》,由其中對氣味細緻入微的描寫,聯想到劉鹗《老殘遊記》中對于聲音的着重描寫,又聯想到俄羅斯作家比如屠格涅夫的《獵人筆記》對于秾重色彩的偏愛,如果做一個探究由感覺延展開來的中外文學作品專題,會不會很有意思?如果作為一種寫作經驗介紹給同學們,是否也能開拓學生的寫作視野?劉老師認為,文學的疆界是可以也需要拓寬的,做文學的人不能隻懂文學,哲學、曆史、藝術等領域都須涉獵。他提到自己在假期中讀到美國學者高居翰的《圖說中國繪畫史》《中國古代園林繪畫》,英國學者肯尼斯·克拉克的《何為傑作》《觀看繪畫》等等,頗得趣味。隻有源源不斷引入八方川流的活水,才能涵養志趣,激蕩思想,保持學術生命奔騰不息。
古賢之風
學術上嚴肅謹慎,待人又沖淡溫和。有同學說,他對劉成榮老師的第一印象是《論語》中“剛毅木讷”的仁者之相。劉成榮老師平時說話時聲音不高,不疾不緩,總有一種令人氣靜的沉穩力量。課間答疑,與同學交談時,毫無架子,謙和親切,深受同學們愛戴;課堂上講至激昂處又隐隐有鋒芒,令我們肅然起敬。bat365官网登录的學生們說,“劉老師完全符合我們對于中文系'先生'的想象與期待”。在同學們眼裡,他是《衛風·淇奧》中“有匪君子,如金如錫,如圭如璧”的溫文君子,或是帶有某種與《左傳》相類的氣質,“辭氣不迫”、“無矜無躁”、“氣象所長在雍容爾雅”。
這種文人風期不僅體現在行止氣質上,也顯于情尚志趣中。劉成榮老師平日裡也偶賦辭章,寄趣風詠。他說,一方面是為了鼓勵、敦促學生積極創作,自身要做出表率,營造翰墨生香的中文系師生氛圍;另一方面,則是他多年從事中國古典文學研究所生發的興味。他認為,研究與創作是不宜分家的,例如前人的詩話或詞話,雖然體系性不如後人,但他們都有豐富的創作經驗,故而所言都是“行話”,雖然是疏行淡墨,但很見功力,遠非很多今人所比。可是對于這樣的古人文字,沒有讀寫的體驗,如果淩空蹈虛地去宏觀理解、欣賞,很多旨趣與細節是無法體會、感悟的。隻有确鑿的去創作、去琢磨,去走一遍古人創作時走過的路,才能真正感同身受,體味到其精微高妙之處。
劉老師的文章渾厚雅正,不僅體現為語言的精确優雅,更有一種學識、性情養成的浩然之氣貫通其中,下面是從他所撰《<唐宋詩詞>序》中所截取的一段:
詩歌是一種十分精粹的文體,它的精粹不僅表現在文辭的簡短,呈現為表述的騰挪,更體現在情感的凝練。這種獨特的表達方式,不僅影響了國人的情感呈現,也深深地嵌入國人的思維習慣,彰顯着中華民族的獨特個性和氣質。自先秦而下的詩教傳統,甚至因為連接政治而對國家治理産生着深遠的影響。這些都是詩歌對于國家、國人的可以預見的影響,而這種影響至今仍在發生。對于現代人而言,無論是繼承傳統還是自我修煉,詩歌都是一項重要的内容。可是幾千年的文明累積,留下來的詩歌遺産不啻于汗牛充棟,以淼淼之生如何去窮盡這些無盡藏?“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以有涯随無涯,殆已;已而為知者,殆而已矣!”(《莊子·養生主》)盡管如此,“望洋興歎”大可不必,“嘗脔一鼎”,或許是一個有效的路徑。唐宋時期是中國詩歌發展的繁榮時代,在這裡我們可以看到詩歌最美的風景。
劉老師的詩詞,則多緣事而發,清新自然,毫無學人詩詞艱深僻澀的習弊,而多返璞歸真、洗盡鉛華的天然趣味:
西江月·早行
弱柳鵝黃偏淡,小池鴨綠微涼。街燈寥落影幢幢,烏臼一聲天亮。
陌上人行稀少,橋頭車過匆忙。樓台竦峙霧蒼蒼,梅杏數棵心漾。
一剪梅·晚課
月映白雲照影長。海碧星藏,風細橋涼。街燈搖曳竹籬黃。溪水湯湯,笑語喤喤。
競秀蒹葭護景塘。鈴響叮當,蛙唱悠揚。一隻蒼犬正彷徨。才過食堂,又到門廊。
這樣一位“一手諄諄栽桃李,一手孜孜批經籍”的優秀老師,我們又怎能不由衷愛戴、崇敬、親近?或許在畢業許多年後,劉成榮老師的博學高才、行止風度、諄諄教誨,都會在心底勉勵每位bat365官网登录學子——這是我們向往的風标,這是我們想要成為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