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座】普通話(測試)和朗誦藝術

發布者:bat365官网登录發布時間:2020-12-08浏覽次數:1430

文章來源:南審荻思文學社公衆号

語言,落在紙上是文字,經由聲帶碰撞而出是話語,而當光明熾熱的生命,和值得關注的文字完美結合,便成了朗誦。

本次講座荻思非常榮幸地邀請到施常州老師,他就“普通話(測試)和朗誦藝術”兩部分和各位思人分享了獨到的見解和經驗技巧。

普通話(測試):規範與實踐

平素與天南海北的朋友交談,各位同學應用于日常交際的普通話其實已經相當熟練。是以施老師在這部分主要向大家強調了測試的規範性以及實踐訓練的重要性。

首先,施老師介紹了普通話測試的概況,分為四個部分:讀單音節詞、讀多音節詞、朗讀課文以及命題說話,提醒大家注意每部分的分值(分别為10/20/30/40)及扣分标準,并對每一部分進行了更細緻入微的講解分析。

讀多音節字詞:注意輕聲、卷舌音的準确;留意變調的處理;

朗讀短文:勿增讀,勿丢字,勿颠倒;注意語氣詞,音準、重音、語速、語調;善用語感對朗讀過程進行整體把控。

命題說話:分值比重大,建議把控時間打腹稿;切記要圍繞主題,保持冷靜,追求連貫流暢。


朗誦

是對原作的呈現,更是二次創造

慣常以為,朗誦主要在于對感情色彩的把控,如婉約傷懷、怅然悱恻,堪配《雨巷》那般的朦胧小詩;樸質無華、清亮流麗,便适宜《湘行散記》一類的遊記散文;又或有激昂飽滿、清曠舒闊、冷峻铿锵……而聆聽了施老師的講座後,我們明白掌握了技法的朗誦者,本身不再拘束于這些終為條框的感情色彩,而是将語言的“意美”和“形美”融于一體,渾然天成,現于聽衆之前。

施老師講到路遙的《平凡的世界》與誦讀的故事,險些被埋沒的名作得益于播音員聲情并茂的誦讀,獲得聽衆的情感共鳴進而引起了廣泛的關注,對此,老師贊歎道:朗誦是聲音的表演,既要傳達出作品的内涵,又要有自己的創造,這便是一種二次創造了。

朗誦藝術的提升,除了着眼于對原作内涵的理解以及自身感情色彩的把握,施老師還建議同學們多聽多練、多思多想。聽大師的朗誦,品味其對輕重音、語速、語境情感的把握,揣摩推敲以形成适合自己、契合不同内容的朗誦方式;不斷練習,帶着熱忱和堅韌把既有的理論知識付諸實施,“朗誦不是一日之功”施老師着重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