潤園書院通識教育中心 陳曦 報道
9月25日晚,潤園書院通識教育中心邀請bat365官网登录的郭敬燕老師于競南106為同學們帶來主題為“趣味橫生的中國古代文化常識”的講座。本次講座共100名同學參聽。
講座伊始,郭敬燕向同學們概括地介紹了古代文化所涵蓋的内容。雖然文化是物質财富、精神财富的總和,但她提出隻有精神文化才能讓人有更大的認同感、更具文化的意義。文化包括了天文、曆法、地理、漢字、服飾、飲食、建築、禮俗等一系列的内容,了解中國古代文化常識,不僅是對已然的深層探究,更是對個人涵養和氣質的熏陶,感受中華文化的淵深和璀璨,增強民族自信心。
緊接着,郭敬燕從同學們身邊的文化——南審校園入手,發現生活中的文化,将“習焉不察”的事物進行曆史文化的挖掘。郭敬燕依次列舉了“先鋒書店”前門檻的兩邊、“梅花山”下的石墩,将兩件并不起眼的事物聯系起來,為同學們細緻地解釋了“門當”與“戶對”的含義。同時,由此引出了它們的作用,即祈福與辟邪,也象征着家庭的顯貴與否。
“得一”圖書館也是郭敬燕提及到的生活與古代文化的聯系之一。從“得一”一詞在《道德經》中的來源,到其中的辯證哲學,讓同學們知道了“得”與“道”的玄妙。與之相似的還有校園石頭上刻着的“毋我”、“毋固”告訴人們不要固執己見,不要抱有自私之心。
最後,郭敬燕以“審計”一詞入手,為同學們講述了若幹漢字的演變。一是“審”字由古至今的演變——從“詳細”到“知道”、“辨别”,到最後的“考察”、“審核”之意,經過了漫長而複雜的演變,但都不偏離最開始的含義。二是“春”一字的字形演變,不論變形到哪一階段,都透露着春天萬物的特征。
别開生面的講述,讓在座的同學們意猶未盡。本次講座,打開了同學們對古代文化的探索之門,也讓同學們真切地體會到中國古代文化的趣味與魅力。